学习指南
当前位置:首页 - 弟子规读书会课程复讲
 
 

《细讲弟子规》第04集课程复讲

谢红伟学长

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细讲弟子规第04集复讲
    一、“学贵力行”的含义是什么?
    我们现在要学中国文化,要学圣贤的学问,其实最重要的是,学一句就做一句。现在学一条做一条,这样的精神就会感动孩子,感动周边的人。一个人要先学老实,再学灵活,这样学问才会成就。
    二、学习的次序是怎样的?
    学习要重视它的顺序,它的次序。《三字经》上有一句话,“为学者,必有初”,读书它是有次第的,“小学终,至四书”,就是把《小学》这本书学好,接着学四书五经。《小学》是一本朱熹朱夫子编的童蒙养正的书籍,这本书教导孩子怎么孝养父母,怎么尊重长辈,还有整个生活当中洒扫应对之礼.《小学》这么重要,是因为孩子从小先扎做人做事的根基,这个根基扎好了,他读其他的经书,他就不是只有读而已,他懂得要落实在与人相处当中,他懂得要落实在生活当中,所以这个根基一定要扎。《弟子规》是清朝的李毓秀夫子编的书,,他根据《小学》里面最重要的内容,把它抓出它的纲领,编成这本《弟子规》;离我们的生活是完全相应,没有一句做不到,而且也把《小学》的重点都包含进来。还是依据孔老夫子在《论语》里面一句很重要的教诲,这句教诲提到“弟子规,圣人训”,就是提到“首孝弟,次谨信,泛爱众,而亲仁,行有余力,则以学文”,就是根据孔老夫子提的这句话,把它举出了七个纲目,编成这本《弟子规》。所以,我们把《弟子规》学好,就是把《小学》的根基扎好。假如《小学》的根基没扎好,直接读四书五经,孩子读愈多会跟生活脱节。孩子假如没有学会做人做事,学的知识、看的书愈多愈傲慢。“傲慢”是求学问一个很大的杀手,傲慢心只要生起来,学问很难有成就。所以《礼记?曲礼》提到“傲不可长”,这些都是以前的圣贤人给我们很重要的提醒。中国几千年的圣哲人所留下来的话,我们要很珍惜,要好好拿来警惕;自己不能犯,当然孩子也要尽量不犯这些过失,这是学习的次序。
    三、林则徐先生在“十无益”中对求学问的提醒包括哪些?
    这十件事就是,假如人犯了这十个错误,那人生是很没有益处的。第一个叫“父母不孝,奉神无益”。对父母都不孝顺,每天拜神求神明保佑,没有益处。第二个“兄弟不和,交友无益”,在家里面跟兄弟相处都不懂得包容,都常常有冲突,这样的人出去外面交朋友,不可能交到知心的朋友。在这“十无益”当中,其中两点是针对求学问很重要的提醒,“心高气傲,博学无益”,“行止不端,读书无益”。所以,他只要有了傲气,学历愈高愈瞧不起人,愈容易伤害别人。“行止不端”,假如他的言语、行为跟圣贤的教诲都背道而驰,那读的书跟他不相应,不得利益。所以我们看到
    四、学习的方法讲究哪八个字,其中的「一门」所指为何?
    学习的方法要抓住八个字,“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”。一门,哪一门?中国圣哲告诉我们的教诲,假如用两个字来说,就是“道德”。道德两字就掌握了整个圣贤几千年的教诲的纲领,所以纲举目就张。
    五、什么是道?什么是德?
    “认识超越时空的大自然运行法则,此之谓道”;“教导人类如何顺从大自然的法则,不违越地做人,此之谓德。”所以“道”是超越时空的大自然法则,俗话讲伦常大道。五伦关系就是道,所以天地万物都有它运行的轨迹,才不会发生冲突。不只人有正确的道路,像星球与星球之间的运转,它也有它正确的轨迹在转。万物如是,人亦如是。所以我们这五个关系,假如能够去遵守,那就会相处的很融洽。但是这五个关系,我们假如不愿意去遵守,就会发生矛盾,发生冲突。
    六、「五伦关系」那个最重要?「夫妇有别」别在哪里?
    五个关系如何不踰越?如何用心的去经营?这五个关系哪个最重要?都很重要。《中庸》里面提到,“君子之道,造端乎夫妇”,所以夫妇关系影响很深远。夫妇关系最重要,因为夫妻是同室,同一个房间。夫妇假如和睦相处,夫妇处得好,自然而然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成长,父子关系会很亲;夫妇关系处得好,兄弟也会和睦。夫妻的相处确确实实给予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。所以夫妇一正,父子自亲,兄弟姐妹也会和睦。当“父子有亲”,孩子知道要感恩父母的辛劳付出,他这分对人的感恩心就会油然而生。他出社会遇到对他很提携、很栽培的长官,他自然而然会生起“君臣有义”,会效忠他的领导者,自然而然就形成这个态度。古代有一句名言,叫“忠臣出于孝子之门”,这句话是相当有道理的。“君臣有义”。兄弟姐妹能相处得好,他在家里就懂得互相照顾,互相帮忙,一跟同学相处,一跟同事相处,他那种态度自然而然就表现出来,所以也会跟人家交到很好的朋友。
 夫妇一正,五伦就正,教导如何把夫妇处好,这是个相当重要的学问。夫妇关系要记住,“慎于始”。一开始还没结婚以前,你就要睁大眼睛,要选好对象。当然你要选别人,别人也要选你。要找到好对象,不是一直跑出去相亲,这个方法很累人。最好的方法叫做众星拱月,你只要把自己的光圈擦亮,很多星星就会靠过来,到时候任你挑,这是最高明的找对象的方法。五伦关系当中,夫妻伦叫“夫妇有别”,夫妇是道,有别是德。别在哪里?别在责任不同。古时候是男主外,女主内,因为家庭有两大主轴,第一个是物质生活,第二个是精神生活。男主外,把经济问题、生活问题解决;女主内,把精神生活、把孩子教育好。
    七、男女相处的「自然轨迹」为何?详述之。
    夫妻要慎于一开始,要去明辨是不是能够相处一生的伴侣,这就不是可以马虎的事情。人与人相处都会经过一些过程,一定是先从“相识”,认识了,再发展“相知”,互相了解,再来“相惜”,互相珍惜彼此的因缘,再到“相爱”,最后“结婚”,并不是结束。好好相处,酒会愈陈愈香,所以这个要经营。一定要先给他们建立正确的认知。而相识到相知这个过程要很冷静,你就要细细的观察,看他都跟他的同事怎么相处,他都跟他的朋友怎么相处;或者你跟他是大学同学,你就要看他跟其他同学怎么相处。你这样观察很客观,就能真正了解他的做人、做事的态度。相知很重要,也要客观、要理智,要多观察,要冷静。相惜,珍惜彼此的因缘、相处的机会,之后相爱,再走上地毯的那一端。在这个相知过程有一点很重要,要有共识以后再走向婚姻。我们还是要随缘,不要去强求,要找到志同道合的伴侣,婚姻才不会走得很辛苦。
    八、什么是真情真爱?
    真情真爱就好像一位七十多岁的老爷爷牵着他七十多岁老太太的手,走在公园散步。然后老太太就跟他先生说,她说:先生,明天是十五了,明天该吃素了。你看那种老夫老妻才看得出来那种相爱相惜的味道,绝对不是很激烈那种情感,那个都很容易变化。所以我们告诉孩子,这是一个男女相处,人与人相处的过程。
爱是用心去感受他人的需要在哪里。当对方都时时感受到你的需要,都会懂得关怀你,你的内心、你的感受会很温暖,所以爱的感觉是温暖的。
  爱的言语是正直的,它的言语不会一大堆的花言巧语,言语正直的人才可靠。所以爱的言语应该是正直的。
爱的心地是无私的,他存心是无私的。一个人懂得关怀、爱护别人,他应该是对父母、对妻子,还有对朋友,甚至于是对陌生人,他都是同样的态度才是。
  爱的行为是成全的,懂得成全别人。一个人善良的行为会感动身旁周遭的人。
  从这四个角度,我们可以去判断他是不是真正懂得爱人。这四点后面还要加一点,“喜欢读圣贤书”。要学圣贤教诲才能够形成这些正确的态度。
    九、现代的夫妻都将教育孩子的责任留给谁?有何弊端?
  现在很多都是夫妻一起出去工作,教育孩子留给保姆、老师、外劳,好多!所以现在有个新的名词,叫做“代理父母”。下完课都把孩子送到安亲班去了。还有请过什么代理父母?还有隔代教养也很多。还有一个代理父母也是很多家长都会聘请他的:电视,现在还有电脑。
我们都是用代理父母教孩子,到最后孩子不懂事,你可能一辈子都要担心,可能会得忧郁症,这个都很危险。
  把孩子交给安亲班,上课比较不专心。因为假如今天上的课是他已经在补习班里面学过的,求学问最重要的就是要专心、专注,当他开始对求学轻慢,败相已露。已经上过的课,他不专心。刚好今天上的课他还没学过,他会想补习班老师还会教。很多的人有个迷思,觉得只要花钱就会有效果;花了钱也没有谨慎去看看,孩子是不是真的学到东西。这第一个,安亲班的效果,我们要思考。
  第二个,佣人。很多的佣人连普通话讲不清楚,下一代的言语、语文能力一直在下降。佣人在照顾孩子的时候是把他当老板、当皇帝伺候。很多佣人带出来的孩子,要出门,往小椅子一坐,双脚一摊,帮他穿袜、穿鞋子,所以生活能力很低。佣人没有办法用父母的态度教养你的孩子。
    第三个,隔代教养。很多长者当父母的时候还满有理智的,当了爷爷奶奶,这个孙子怎么这么可爱,他宠得不得了。教育孩子一定要有很正确的原则,不能让孩子予取予求,会把他宠坏。所以隔代教养效果都不好,会宠,孩子还是自己带比较保险。
  电视跟电脑,那就更不用说了,学的都是贪、瞋、痴、慢的这些景象。我们看到很多的孩子言语都非常的桀骜不驯,言语都非常的粗鲁,这个有时候不见得是跟父母学,都是跟电视跟电脑。而看电视、电脑它有一种催眠的效果,因为电视它的整个辐射线、磁波会让你的脑子就像已经隔离在一个屋子里面,隔离九十六个小时的大脑状态一样。所以电视看愈多愈不会思考。所以电视对孩子的大脑有深远的影响,这个已经都有科学证明。电视对孩子有很不好的影响。所以孩子的教育还是要靠自己,才能够掌握的好,因为孩子的成长是不可能重来一次。问题在没有掌握治家很核心的态度:勤俭。“俭为治家根”,只要勤俭,不要乱挥霍,其实一个人赚的钱,家里来用就足够。而且一个人赚钱,家里用的很勤俭,从小就扎孩子什么态度?非常勤俭的态度,你已经让孩子立于不败,不会成为物质的奴隶。
    感恩圣贤教诲!感恩蔡老师!感恩《弟子规》读书会各位老师!
 
 
感恩学长的分享!
注:以上修学报告由弟子规公益网读书会学长自行录入,弟子规公益网不作任何润色。

如何从其他学长的分享中受益?
   《礼记·学记》曰“相观而善”,善学者是“见人善,即思齐,纵去远,以渐跻,见人恶,即内省,有则改,无加警”,这样才能受益。
   

返回  

 
 

弟子规线装书

蔡礼旭老师主讲细讲弟子规  弟子规力行表在线测试  背诵弟子规联系考试测试题  

深圳弟子规公益网  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